一、企业集成困境现状:协同与业务的 “割裂之痛”

在数字化工具广泛普及的今天,企业却深陷 “系统越多,效率越低” 的悖论。尤其当飞书等协同工具与用友 U9C 这类核心 ERP 系统并行时,三大痛点成为运营梗阻的关键:

• 数据孤岛难打通:飞书的 JSON 格式与 U9C 的 XML 格式存在天然壁垒,跨系统数据需人工转换,某制造企业财务部门每月仅对账数据整理就耗费 3 天时间,还常因数据不同步出现 “账实不符”;

• 流程断裂效率低:生产部门在 U9C 制定的排产计划,需手动同步至飞书群通知车间;财务审批在飞书完成后,还要重新录入 U9C 触发付款,20 类单据的重复操作让员工陷入 “系统搬运工” 困境;

• 操作割裂体验差:员工每天需在飞书与 U9C 间切换十余次,新员工熟悉双系统操作需 2 周以上,IT 部门因系统适配问题接到的支持请求居高不下,成为数字化转型的 “隐性成本”。

这种 “协同归协同、业务归业务” 的割裂状态,正成为制约企业效率提升的核心瓶颈 —— 工信部数据显示,制造业在集成互联、智能协同领域的数字化指标远低于单一环节的数字化水平,成为转型的主要短板。

二、技术层:无缝集成双平台能力,筑牢一体化基座

S-HUB 通过API 接口深度对接、数据格式标准化、权限体系统一三大技术手段,精准破解企业数据互通难题。无需额外开发适配,即可将飞书的沟通、协作工具与用友 U9C 的 ERP 核心模块(如生产管理、财务核算)无缝衔接,从技术根源消除系统割裂。

实践案例:高端芯片企业云合智网曾因 U9C 与飞书的数据格式冲突、权限独立,面临超 50 万元的定制开发成本。引入 S-HUB 后,其内置协议适配器自动完成 XML 与 JSON 格式转换,通过可视化配置实现双平台 API 认证互通,全程零代码开发,3 周即完成集成,成本降至 15 万元以内,彻底解决了 “数据孤岛” 的技术根源。

三、场景层:集成关键业务流程,让协同嵌入业务全环节

聚焦企业核心运营场景,S-HUB 将飞书协同能力与用友 U9C 业务流程深度融合,终结 “流程断裂” 带来的效率损耗:

• 生产协同场景:飞书多维表格中录入的生产需求,自动同步至 U9C 生成生产订单,订单进度、物料短缺信息实时反馈至飞书群,实现 “需求提报 - 订单生成 - 进度跟踪” 一站式协同;

• 财务审批场景:飞书审批通过后直接触发 U9C 付款申请、发票核销,无需人工二次录入,避免数据误差。

实践案例:云合智网此前需人工复制 20 类 U9C 单据至飞书审批,紧急订单常因管理层出差无法登录 U9C 而延误。S-HUB 打通流程后,U9C 单据自动推送至飞书审批流,管理层通过飞书 APP5 分钟即可完成签批,结果秒级回传 U9C。江苏某精密机械厂更通过排产数据实时同步,将设备利用率从 68% 提升至 92%,印证了流程集成的核心价值。

四、体验层:集成双平台操作入口,实现 “一次登录,全域操作”

S-HUB 打造统一操作门户,针对性解决企业 “系统切换频繁、学习成本高” 的痛点。通过单点登录(SSO)、功能模块内嵌,实现 “一次登录,全域操作”,大幅降低操作门槛。

实践案例:云合智网员工曾每天切换系统十余次,单据确认需跨系统反复沟通。S-HUB 部署后,飞书界面可直接查询 U9C 库存,U9C 页面能一键发起飞书群聊,单据流转节点从 3 个减至 1 个,IT 支持请求量减少 60%,新员工培训周期从 2 周压缩至 3 天,让操作体验回归 “高效协同” 本质。

案例价值总结

从云合智网等企业的实践来看,S-HUB 的集成能力精准回应了当下企业的核心诉求:成本优化(较传统开发节省 70% 费用)、效率提升(审批周期从 “天级” 缩至 “分钟级”)、弹性扩展(后续接入新系统可复用逻辑,对接周期缩短至 1 周内)。正如其 IT 负责人评价:“把 U9C 的审批‘搬’到飞书上,让专业系统各司其职又无缝联动,这正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”。